一、设计要求
本次专业选修课1实践案例教学主要学习利用EDA仿真软件HFSS进行介质谐振器的设计和仿真。
通过该软件,加强对介质谐振器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在射频领域的应用能力。
要求基于介质谐振器器件的理论,利用HFSS设计一个介质谐振器,分析介质谐振器的性能等。
二、设计方案
方法1:定义一个微带传输线穿过腔体,并激励微带传输线。微带线对腔体起负载 效果,这与传输线的位置、终端等有关。因此,使用这个方法进行研究取决于反馈结构, 模式可能被遗漏。
方法 2:使用本征模式(Eigenmode)计算得到圆柱形介质谐振器的自身响应。
我们使用第二种方法。由于本征模算法不需要端口激励,只要设定好几何模型和边界条件。我们只计算出现在这个结构中的前 6 个模。
三、设计原理
介质谐振器被设计工作在给定的频率范围,并且谐振器附近的电磁场应该只有预期中特定的几种模。然而,使用了谐振回路后,异常模频繁地干扰正常模。
通过大量的实践能够确定存在一个给定结构中模的耗损功率、谐振器的频率、模和能量,因此谐振器的工作和耦合情况也能够确定。

在圆柱介质中能够起振的通常表示为 TE0,m,δ ,TM 0,m,δ 和 HEMn,m,δ ,分别为横电模,横磁模和混合模。下标 m,n 和δ分别表示方位角上,径向和轴向上的波数。
模型的尺寸如下面的图表所示。


四、设计步骤及内容
(一)运行 Ansoft HFSS
(二)设置工具选项
1.具体操作步骤:
1)选择菜单项 Tool > Options > HFSS Options
2)在 HFSS 选项窗口:
单击 General 属性页 勾选“创建新边界时使用向导输入数据”.(Use Wizards for data entry when creating new boundaries) 勾选“复制几何模型边界”.(Duplicate boundaries with geometry)

3)选择菜单项 Tool > Options > 3D Modeler Options.
4)在三维模型选项窗口:
单击 Operation 属性页,勾选“自动闭合多边线”(Automatically cover closed polylines) 。单击 Drawing 属性页,勾选 “编辑新原始模型的属性”(Edit property of new primitives) 。也就是画完一个形状或物体,会自动弹出它的属性框让你修改。

(三)新建一个工程
1.具体操作步骤:
在 HFSS ,或者选择菜单项 File > New.从 Project 菜单,选择 Insert HFSS Design。

(四)设置解决方案类型
1.具体操作步骤:
选择菜单 HFSS > Solution Type
2.在解决方案类型设置窗口:
选中 Eigenmode,单击 OK 按钮

(五)创建三维模型
1.设置模型单位
1)选择菜单 3D Modeler > Units
2)单击 OK 按钮

2.设置默认材质
在三维模型材质工具栏上,选择 Vacuum

3.创建一个空腔
1)创建圆柱体:从 3D 模型工具栏上选择圆柱体图标

2) 使用坐标输入框,输入中心基点坐标
X: 0.0, Y: 0.0, Z:0.0
按 Enter 键结束
3) 确认在 3D 模型工具栏上的坐标平面设置为 xy。然后在 x 输入框设置腔体 的半径,在 z 输入框设置腔体高度。
注意:不能直接使用坐标输入框中的参数。
dX:15.0, dY: 0.0, dZ:10.0,
按 Enter 键结束
4.参数化腔体高度:
1) 在高度(Height)输入框填上参数名‘Hwall’
2) 单击 Enter 键 HFSS 会要你填写参数值
3) 写上‘10mm’-不要忘了写上单位!

5.更改名字:
从属性窗口选择 Attribute 属性页,在 Name 栏输入:Cavity
6.设置显示方式为 Wireframe:
1) 从属性窗口选中 Attribute 属性页
2) 勾选“显示金属丝框架”(Display Wireframe)
3) 单击 OK 按钮

7.设置最佳观看:
选择菜单 View > Fit All > Active View 或使用快捷键 Ctrl+D
(六)创建一个新的材质并设为置默认材质
1.创建新材质:
1) 在三维模型材质工具栏,选择 Select

2) 单击‘Add Material’按钮
3) 设置材质名为 subs
4) 设置介质的介电常数εr为 9.6,其余为默认不变
5) 单击‘OK’
6) 增加一个名为DielRes的新材质,εr=36
2.设置默认材质:
现在可以通过选择列表中的 subs 并单击 OK 来设置默认材质。
(七)创建基层
1.创建圆柱体:
1) 从 3D 模型工具栏上选择圆柱体图标
2) 使用坐标输入框,输入中心基点坐标
X: 0.0, Y: 0.0, Z:0.0, 按 Enter 键结束
3) 设置坐标平面为 xy。然后在 x 输入框设置腔体的半径,在 z 输入框设置腔体高度。
dX:15.0, dY: 0.0, dZ:-1.0, 按 Enter 键结束
2.更改名字:
从属性窗口选择 Attribute 属性页,在 Name 栏输入:Substrate
3.现在可以设置喜欢的颜色和透明度

(八)设置默认材质
在 3D 模型材质工具栏上选择前面创建的 DielRes 材质
(九)创建介质谐振器
1.创建表示谐振器的圆柱体:
1) 从 3D 模型工具栏上选择圆柱体图标
2) 使用坐标输入框,输入中心基点坐标
X: 0.0, Y: 0.0, Z:0.0, 按 Enter 键结束
3) 设置坐标平面为 xy。然后在 x 输入框设置腔体的半径,在 z 输入框设置腔体高度。
dX:5.0, dY: 0.0, dZ:5.0, 按 Enter 键结束
2.更改名字:
从属性窗口选择 Attribute 属性页, 在 Name 栏输入:DielRes
3.你现在可以设置你喜欢的颜色和透明度

(十)设置边界条件
我们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模型,在分析之前唯一没做的就是设定边界条件,边界应该应用到腔体和基层的其它部分。
HFSS 给每个可见的模型指定默认的边界‘Perfect Electrical Conductor’(PEC) 。如果你想让谐振器嵌套在一个铝制腔体中,你可以设定边界来取代 HFSS 默认指定 的边界。这样做会影响谐振器的品质因素和共振模。到底有多少影响我们可以使用本征模解算起容易地得到。
但是这个例子将坚持使用 HFSS 默认的边界条件,因此我们把谐振器有效地封装在 理想导体腔中。
(十一)分析设置
一)创建一个分析设置
1.具体操作步骤:
1)选择菜单 HFSS > Analysis Setup > Add Solution Setup
2)在解决方案设置窗体中:
单击 General 属性页:最小频率:3GHz、模式数目:6、最大步数:14、频率每步最大变化:2.5%
在 Options 属性页中:最小收敛步数:3

(十二)保存工程
具体操作步骤:
在 HFSS 窗口,选择菜单 File > Save As。在 Save As 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hfss_diel_res,单击 Save 按钮
(十三)分析
一)确认模型
具体操作步骤:
在执行求解之前你可以检查模型的有效性,这在运行大型仿真中非常有用选择菜单 HFSS > Validation Check,单击 Close 按钮
注:要查看错误和警告信息,使用信息管理器。
二)执行仿真求解:
选择菜单 HFSS > Analyze All

三)计算数据
1.查看计算后的数据:
选择菜单 HFSS > Results > Solution Data
a. 查看 Profile(概况:内存的使用,计算的时间,剖分的四面体数目) ,单击 Profile 属性页;
b. 查看 Convergence(收敛性) ,单击 Convergence 属性页;
图4-15 Solutions
注:收敛性的查看方式默认为表格(Table) ,选择绘图(Plot)选项可以通过图形方 式查看收敛性数据。
c. 查看本征模数据,单击 Eigenmode Data 属性页;

能看到这些模成对出现——它们是衰减模。在本例后面绘出的 结构内部场图中你也能看出这点。
2.接下来通过单个模查看收敛性,而不是通过 HFSS 的△f 百分比收敛标准来查看。
选择菜单 HFSS > Results >Create Report,在建立报告(Create Report)窗口:设置报告类型 Report Type:Eigenmode Parameters (本征模参数)显示类型 Display Type:Rectangular (直角),单击 OK 按钮。
3.在迹线(Traces)窗口:
a. 设置解算方案 Solution:Setup1:Adaptive1
b. 单击 Y 属性页
设置类别 Category:Eigen Modes,Quantity:Mode(1) ,Mode(2) ,… Mode(6)。使用 CTRL 键进 行多选。Function:Re,单击 Add Trace 按钮,单击 Done 按钮。
4.下面我们设定颜色使图形曲线更清晰。
双击 y 轴上的数字,将弹出如下对话框:

单击 Scaling 属性页,勾选‘Scientific Notation’(科学表示法),在‘Label’文本框写上‘Resonant Frequency [Hz]’。

正如看到的那样,在第七步后 HFSS 得到的模的频率趋于常数。容易证明模 5 和 6 以及模1 和 2 实际上是同一个模。模 5 在第 4 步和第 6 步之间出现一点小问题是因为模 5 在第 4 步没有描绘好。然而,由于模 5 是衰减模,在第 4 步我们可以通过画出模 6 的场分布图来代替 它,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知道衰减模的场是正交的。
四)场覆盖图
我们现在有机会看看 HFSS 计算得到的本征模。这个章节将展示 HFSS 拥有的几种 不同的绘图技术。
1.创建场覆盖图:
选择模型目录树下的 Planes 中的 Global:XZ 平面,选择菜单 HFSS > Fields > Fields > E > Mag_E,在创建场图(Create Field Plot)窗口:设置解算方案(Solution):Setup1:LastAdaptive,参量(Quantity) :Mag_E,范围(In Volume) :All, 单击完成(Done)按钮。
现在能看到模型在 XZ 平面上的电场幅度分布图。

2.改变激励模
选择菜单 HFSS > Fields > Edit Sources,在编辑源(Edit Sources)窗口:设置源(Set Source)EigenMode_1,幅度(magnitude):0,相位(phase):0;EigenMode_2 幅度(magnitude)1,相位(phase)0 3) 单击 OK 按钮。
五)XZ 平面上的电场幅度图
1.下面显示的是 XZ 平面上不同模的电场分布图。




六)XZ 平面上的磁场幅度图
1.下面显示的是 XZ 平面上不同模的磁场分布图。


2.HFSS以默认激励(phase=0)给出磁场分布模式,有时看起来并不提供场(取决于设置)。




七)在自定义剖面上绘制场图
可以在自定义剖面上绘制场图,下面将演示如何操作:
1.创建一个包含想要的剖面的新坐标系统
1) 选择菜单 3D Modeler > Coordinate System >Create >Relative CS >Both
2) 在坐标输入区输入数据,把原点设定在谐振器中心:
X: 0.0, Y:0.0, Z: 5.0/2, 按 Enter 键结束
3) 设置 x 轴的位置
X: 5.0, Y:0.0, Z: -5.0/2, 按 Enter 键结束
4) 设置 XY 平面(注意在坐标栏选择绝对参考系)
X: 0.0, Y:-5.0, Z: 0.0, 按 Enter 键结束

5) 你现在能看到一个名为 RelativeCS1 的新坐标系。可以在模型目录树下的Planes 中选择这个坐标系中的平面作为剖面。

X: 0.0, Y:5.0, Z: 0.0,
按 Enter 键结束
选择 RelativeCS1:XY。
6) 选择 HFSS > Fields > Fields >H >Mag_H,设置相位为 180 度,其余默认。 对 Vector_H 进行相同的操作。

八)优化设置-参扫
1.下面我们来看看改变腔体高度HWall时,谐振频率如何变化。使用HFSS优化。
2.由于前面我们已经给结构设置了参数HWall,下面只要创建一个参数扫描。然后 我们可以产生模变化的趋势线。
九)增加一个参数扫描
选择菜单 HFSS > Optimetrics Analysis> Add parametric,在扫描分析(Sweep Analysis)窗口:点击 Sweep Definitions 属性页:单击 Add 按钮。
在 Add/Edit Sweep 对话框:设置变量 Variable:HWall,选择 Select Linear Step,Start:6mm,Stop:15mm,Step:1mm,单击 Add>>按钮,单击 OK 按钮。
点击 General 属性页,勾选‘Save Fields’复选项,单击 OK 按钮。
(十四)保存工程
在 HFSS 窗口,选择菜单 File > Save .
五、仿真结果及分析
(一)执行仿真求解:
选择菜单 HFSS > Analyze
(二)创建报告
选择菜单 HFSS > Results > Create Report,在建立报告(Create Report)窗口,设置报告类型 Report Type:Eigenmode Parameters (本征模参数),显示类型 Display Type:Rectangular (直角),单击 OK 按钮。
在迹线(Traces)窗口,设置解算方案 Solution:Setup1:LastAdaptive
单击 Sweep 属性页,单击 Sweep Design and Project Variable Values 选项,使扫描参数可见而不仅仅是名义上的设计,确定HWall出现在表格中Name栏顶部。
单击 Y 属性页,设置类别 Category:Eigen Modes,参量 Quantity:Mode(1) ,Mode(2) ,… Mode(6).Function:Re,单击 Add Trace 按钮,单击 Done 按钮。可以得到如下图表所示结果,参考书上的结果见下图。

(三)模随HWall变化的参量研究
从上面模的研究看,结果在定性上看起来是相同的。但是被认为是TM01δ的‘Mode1’看起来朝4.92GHz接近而不是在HWall=15mm时升至 5.72GHz。这似乎是个错误的结果,但事实上不是。这是由于下面的情况引起的:
HFSS 在给模排序时,总是把最低的谐振频率作为‘Mode 1’,次低的谐振频率总是‘Mode 2’ ,等等。
因此与结果相关联时要把这个情况考虑在内,看下面
1.TE01δ模在Hwall=12mm之前被表示成Mode 4,在这之后被表示成Mode 3
2.TM01δ模在HWall=8mm之前被表示成Mode 1,然后直到 12mm被表示成Mode 3,最后直到16mm被表示成Mode 4
3.混合模 HEM,在 HWall=8mm 之前被表示成 Mode 3,然后是 Mode 1/Mode 2(将衰减)
如果我们要不对照原参考书得到上面的结论,可以通过 HFSS 画出的场图来得出是 哪种模。但是当你发现这是一个多么简单容易的问题时,就不需要在整个模型范围或部分 模型范围的某个平面上绘制电场和/或磁场幅度分布图了。
六、实践心得
通过本次实践,初步了解了HFSS这个软件的使用步骤,以及对一些器件的设计仿真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遇到问题看说明书。对于这个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软件,学习的最好资料莫过于官方的manual,即附带的软件说明书。在设计和仿真时,许多问题在网上难以获得现成的解决方案,这个时候参考官方的手册是个很好的选择。
还有一个感悟就是要加强英文水平的提升,从软件本身到设计手册,全部都是英文,所以掌握一个软件,如果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不达标还是有点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