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报到,其实昨天就已经来到了学校,住进了宿舍,学校条件很好,更迸发了我要干出一番天气的决心,不管如何,总要对得起这样的环境,对得起老师对你的信任和支持。
上午按照流程,交了相应的材料,就算报到注册了,顺便还办了一张新的手机卡和信用卡。人生的第一张信用卡,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吃过饭,按照之前和老师的约定,直接背上书包向研究所赶去和导师见面。
路途比较遥远,公交加上地铁,到研究所里正好一小时。这次并没有去原先复试参观的实验室,而是去了另一栋楼,导师在哪里等我。见面后,导师告诉我现在这个房间就是我的实验室,11月份还有一个新设备要来,到时候我必须在场,新设备的使用要培训一个星期。实验室环境很好,在一楼,正当我对未来充满向往和十足干劲的时候,导师问我书抄的怎么样,这可把我给吓住了。之前复试结束后,领走之前导师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去把《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以及《超导物理》四本书进行抄写,原因是我本科没学过《固体物理》、《量子力学》这样的课程,为了尽快补回短板吧,导师让我抄三遍墨三遍,最后达到会背会默写的地步。我明白导师的心思,他也和我说了一部分,复试回去我也是按照他的要求做的,一开始还好,每天抄写,进度也规划的很好,但是抄了几个星期后发现,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抄越难受,越来越不安,不断的问自己,我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老师的本质目的是让我把这些科目搞懂,我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吗?
随着抄写的进行,我越来越心急了,因为看着不会的东西就这么放过去,我很不安,很难受,我这个人就喜欢把问题都解决了再上路,遇到一个解决一个,或者存在一两个疑问,后期从另一个层次来解决,但是我面临的状况好想就是一张窗户纸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洞,有的大有的小,实在难以继续。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我在这块理论掌握不够,这是事实,也正是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所在,但是这样的方式真的合理吗?我并没有否定导师的方法的意思,我相信这是他一向用来训练学生的手段,而且我在抄写过程中确实对某些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种理解是光用眼睛看所难以获得的,但是存在一个很严重的bug,那就是抄写很耗时,速度不是很快,加上长期坐着身体吃不消,我开始思考能不能在现有的抄写基础上进行方法的升级,这就是我的第二段学习历程,通过“看+抄”的方式,能看明白的就不抄,看不明白的就抄,就这样进行了一段时间,对于《固体物理》的前几章效果还不错,但是到了后面,发现不行了,越到后面不会的越多,等于又回归了全局抄写的方法,于是我又苦恼了,究竟是那里出现了什么问题?
就当时的情况,我的学习有这么几个bug:
- 抄写速度不快
- 长期坐着抄写身体吃不消
- 越到后面不会的越多,越是回归到原始方法
我很痛苦,很苦恼,我曾答应导师要完成他交代的任务的。在复试之后我经常看到导师和他的团队上新闻,又是完成项目验收又是发Science论文,我思考,我能为这个优秀的团队做什么贡献?就现在来看,我不拖后腿就很阿弥陀福了。
我一直在不断思考究竟哪里做的不好,我渐渐开始怀疑教材的问题,于是去知乎等相对来说知识分子积聚较多的平台去找答案,很多人对黄昆老先生的那本教材(不是黄昆先生的原版)评价不是很高,一来错误很多,二来全书逻辑不是很清晰,章节之间的关联不是很清爽,学起来云里雾里,没有一个清晰的路线,这个我的学习体会很相似。
经过不断的比对和资料的查找,我最后买了阎守胜先生的《固体物理基础》,这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可以看作是Ashcroft编写的教材的精简中译版本,第二部分内容是比较新的东西,可当作拓展。当然,我还买了胡安的、Kittle的固体物理书籍。总的来看,国内的固体物理分两种体系,第一种是Kittle派,国内大部分书籍的内容结构和章节编排都参考了这本书;另一个是Ashcroft派,国内仅有阎守胜先生的书是和Ashcroft的内容结构相似(还有另外一本,不过很久没有再版更新了),以金属电导为线索,从Drude模型开始,演绎固体物理。
我还找到了复旦大学车静光老师的教学视频,用的教材正好是阎守胜先生写的,配合他的讲义,x学起来效果挺不错,一直到报到之前,还剩下第六块电子与声子的作用没有看完,其他内容都过了一遍,对固体物理的内容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当然,还不敢说掌握,因为导师说他不相信我能搞懂,这点我也承认的。
也就是说,从阎守胜的教材开始,我几乎就没抄写,不过这本书的第一章我是抄的,因为看教学录像的时候老师讲Drude模型推导出金属电导热导的过程我不是很明白,就抄了一遍。
导师得知我没有按照他的要求进行学习,很不开心,我也知道他是为我好,他的方法确实有效,但是耗时太多了,我的学习方法是用最好的资源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进行总结吸收和整理,我很喜欢把知识点连成思维导图,让知识点能像树一样彼此关联,但这需要很多的时间来消化,所以我原先的方法和导师的方法有一点点的冲突,而我有时候不把一个问题解决后面的路就走的不舒服,但是呢,导师说的也是对的,他不会让我吃亏,当初我告诉自己要听老师的话,现在依然记得,对导师,要报知遇之恩。
接下来呢,既然导师都强硬语气要求了,只好抄写,不过我的方案是结合阎守胜那本书,以我已经学的内容为支架,再辅以马上要上课的内容,把知识点嫁接到我已知的主干上去,逻辑结构和关系是主干,有了主干再不断完善,往上面添花挂彩。
最后,还是那句话,要听话,要听话,老师不会让你吃亏,好好加油吧,以后的路会比较坎坷,一定要坚持,就当是上天在考验我了,那么多年都经历过来了,还怕这五年吗?是男人就要挺住!!